权威加盟代理门户

国际品牌前中国代理商需提高整体素质和品牌理念

   日期:2010-09-20     来源:服装时报    作者:-1    评论:0    
核心提示: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 代理 商意欲改变中国产品低端制造的形象,向高端大牌无限靠近的蠢蠢欲动,近年来中国代理商收购国际大牌的举动加速便是例证,但他们惯有的短期赚钱的

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代理商意欲改变中国产品“低端制造”的形象,向高端大牌无限靠近的蠢蠢欲动,近年来中国代理商收购国际大牌的举动加速便是例证,但他们惯有的短期赚钱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其愿景实现的预期,也使得国际大牌对中国商人表现出不屑一顾和“抗拒”。中国能不能从代理商手中产生国际品牌,也许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近的案例证明是国际奢侈品大牌PRADA今年七月拒绝接受中国商人陆强的收购事件,无疑给中国人泼了一盆凉水。PRADA在期间表现出的警惕与抗拒,被媒体指责为有“歧视”中国人的嫌疑,而PRADA似乎也态度傲慢,声称拒绝陆强的理由是:“交给中国人,会把品质、格调变差。”


  尽管中国人是当今全球最豪爽的奢侈品购买者,但奢侈品品牌却不容许自己的产品跟中国元素沾边。这就是目前中国品牌的现实与无奈。


  这样的现实背景,其实也注定中国代理商在国际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角色里,只是一个可以被暂时利用而没有话语权的执行者,也注定他们的关系不可能走到终点。


  而这样的结局,或许并不能只怨国际大牌们的傲慢无礼。


  首先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给了国际大牌们傲慢的基础。据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的新富阶层的概念中,要表现自己非凡的品位和身份,意大利或者法国原产和大牌LOGO两个符号缺一不可,而中国企业一旦持有某个顶尖品牌的控股权,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制造”,这会让那些新富阶层们心里不爽,86%的中国顾客会因为奢侈品标有“MadeinChina”字样而不愿意继续购买,甚至退货。这让那些意图保持“高贵血统”的奢侈品牌们不得不小心地与中国企业保持距离,而这也加剧了中国企业走向奢侈品巨头的困难。


  其次在是追求短期利润与维护品牌形象两者之间,中国代理商有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绝大多数代理商会选择前者,而这对国际大牌们来说是最恐怖的想象。下面这样的情形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可能经常会发生:一些中国代理商往往代理多个奢侈品业务,却只有一两位人员来管理旗下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品牌的橱窗陈列,消费者从店铺外面看到的奢侈品形象,可能跟国内某个一线品牌差不了多少。而据说奢侈品的直营店,往往会有二三十人的橱窗陈列团队,那些美轮美奂的华服陈列,向来往人群讲述着这个品牌的百年历史,让消费者不得不为此驻足。


  也因此,当国际金融危机后,大多数人沉浸在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品牌的“自豪”中时,有观察人士站出来泼冷水,要中国企业在收购中保持冷静。他们最大的一个担心,便是中国企业无法使他收购的这个国际品牌过往的高端形象在中国得以延续。这并非杞人忧天。


  纵观这些有意收购国际大牌的中国商人,包括孙小飞、陆强等,在他们对媒体描述未来的设想时,无一不提到要在接手后进行多品类、多产品线的发展思路,也就是要在高端产品线的基础上,再延伸出中端产品线,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牌的潜力,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这一点,恰恰是国际大牌们最担忧的,一旦产品线泛滥,大牌的高端形象就会从天上跌到地球。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PRADA会那么抗拒中国商人陆强的收购意图。


  曾有专业人士指出,国际大牌代理商群落是最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中国奢侈品大佬的,因为他们最懂得如何运作国际大牌,这句话或许在理论上成立,但在现实层面,目前中国代理商的整体素质及品牌理念,并不足以支撑这一愿景的实现。

 
 
网站提醒    本站所有资讯作品与内容图片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本站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的免费资讯阅读平台,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与参考...... 本站始终如一的支持维护著作版权,也愿意为优秀资讯作品与内容的宣传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作者本人或版权方不想让您的作品出现在本站,请您说明联系我们删除。为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大家踊跃举报。让“不法分子”无处可藏!健康绿色才是我们的目标。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功能  |  积分奖惩  |  常见问题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  鄂ICP备19026939号-1